1. <output id="y605u"></output>
      <ins id="y605u"><option id="y605u"></option></ins>
      1. 賞詩詞網

        浣溪沙·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

        (30577人評分) 8.3

        朝代:宋代

        作者: 蘇軾

        原文:

        門外東風雪灑裾。山頭回首望三吳。不應彈鋏為無魚。
        上黨從來天下脊,先生元是古之儒。時平不用魯連書。

        評分:
        很差 較差 還行 推薦 力薦

        參考翻譯

        寫翻譯 寫翻譯

        譯文及注釋

        作者:佚名

        譯文
        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,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一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。既然做了學官,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。
        上黨地勢險要,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,先生志向遠大,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。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。

        注釋
        ⑴浣溪沙:本唐代教坊曲名,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,故又名《浣溪紗》或《浣沙溪》。上下片三個七字句。四十二字。分平仄兩體。平韻體流傳至今。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,是正體。上片三句全用韻,下片末二句用韻。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。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。又有《小庭花》等二十余種異名。另有《攤破浣溪沙》,又名《山花子》,上下片各增三字,韻位不變。此調音節明快,句式整齊,易于上口,為婉約、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。
        ⑵梅庭老:作者友人,生平不詳,學官,州學教授。從詞里可知他是三吳地區(“三吳”,眾說不一,大概指今浙東、蘇南一帶)人。
        ⑶上黨:一作“潞州”,位于現在的山西長治,北宋時與遼國接近,地屬偏遠。
        ⑷學官:官職名,負責地方文教,職位不顯。
        ⑸裾:衣的前襟。
        ⑹三吳:古地區名,說法不一,大致指今江蘇、浙江的蘇州、吳興、紹興一帶。
        ⑺彈鋏為無魚:戰國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食客,嫌生活清苦,彈劍而歌:“長鋏歸來乎,食無魚!”鋏,指劍把或劍。
        ⑻脊:脊梁。上黨其地甚高,古有與天為黨之說,故云“天下脊”。
        ⑼先生:指梅庭老。
        ⑽魯連書:《史記·魯仲連列傳》:齊軍攻打聊城一年多不能下,魯仲連寫書信給守城燕將,燕將見書哭泣三日,猶豫不決而自殺。這句話:如今天下太平用不上魯仲連這類書信。意勸梅庭老安心去作學官,不要想去立什么奇功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參考資料:

        1、 唐圭璋 周汝昌 等.《唐宋詞鑒賞辭典》(南宋·遼·金卷):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8年:2637

        參考賞析

        寫賞析 寫賞析

        賞析

          “門外東風雪灑裾”,是寫送別的時間與景象。盡管春已來臨,但因春雪,而氣候尚很寒冷。而“飛雪似梅花”的情景,隱含無限惜別之意。這時有“雪灑裾(衣襟)”,而不言“淚沾衣”,頗具豪爽氣概。次句即有一較大跳躍,由眼前寫到別后,想象梅庭老別去途中,于“山頭回首望三吳”,對故園依依不舍。這里作者不是強調三吳可戀,而是寫一種人之常情。第三句再進一層,謂“不應彈鋏為無魚?!边@句用戰國齊人馮諼事,馮諼為孟嘗君食客,曾嫌不受重視,彈鋏(寶劍)作歌道:“長鋏歸來

        創作背景

          這是一首送別詞,蘇軾的友人梅庭老到上黨(今山西長治)任學官,蘇軾便寫了這首詞送他。

        作者介紹

        蘇軾
        蘇軾 蘇軾(1037-1101),北宋文學家、書畫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。漢族,四川人,葬于潁昌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學識淵博,天資極高,詩文書畫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暢達,與歐陽修并稱歐蘇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詩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、比喻,藝術表現獨具風格,與黃庭堅并稱蘇黃;詞開豪放一派,對后世有巨大影響,與辛棄疾并稱蘇辛;書法擅長行書、楷書,能自創新意,用筆豐腴跌宕,有天真爛漫之趣,與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并稱宋四家;畫學文同,論畫主張神似,提倡“士人畫”。著有《蘇東坡全集》和《東坡樂府》等。...
        猜您喜歡的詩文:
        老妇人性爱视频

          1. <output id="y605u"></output>
            <ins id="y605u"><option id="y605u"></option></ins>